冬蟲夏草的故事

北魏時期,西藏土番國長期為患中國,而屢吃敗仗的中國軍隊,為了反敗為勝,特地派人馬駐紮西藏當地。但歷經20餘年的環境適應,仍然照吃敗仗,令中國軍隊百思不得其解。在長期的觀察中,他們發現土番國在春天時,會將馬匹放在高原上吃一種極特別的黑色蟲草,使得土番國的馬匹長得高大壯碩、跑得飛快。

直到70年代,科學家才研究出「冬蟲夏草」原來是一種蕈類,且只生長在西藏高原的獨特環境下。當地有一種七年生的蟲子-蝙蝠蛾蟲,當此蟲長到五歲時,其頭上會分泌特殊的酵素,將孢子溶解菌絲體釋出並侵入蟲體,以吸取蟲子內的養份,直至蟲子死亡為止。這種在冬天時是蟲,夏天時蟲體僵死身上長出褐黑色像草一樣的菌體,被稱之為「冬蟲夏草」。